微软官方MSDN原版Win10系统下载

现在位置: 首页  > 系统教程  > 系统帮助

隆中对诸葛亮是如何

时间:2024-11-23 18:35:27   

大家好,今天Win10系统之家小编给大家分享「隆中对诸葛亮是如何」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人体是如何运作的?系列软件最新版本下载

1.诸葛亮隆中对是怎么说的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2.隆中对 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式的


  隆中对: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简要译文: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分)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3.隆中对里面 诸葛亮的形象是怎样的啊


  《隆中对》的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这时军阀混战虽然尚未停息,但曹操和孙权独霸一方的大势已定,二分天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对此,念念不忘“兴复汉室”,而且颇有争霸诸侯,统一中国之雄心的刘备,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于是他便积极搜罗人才,以期共济大事。《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文章开头写他“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就颇耐寻味。“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说明他隐居于田野。于此读者可以想到,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重重忧事在心。而“好为《梁父吟》”,就正含蓄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梁父吟》,是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作者用一“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身长八尺”,是外貌描写。但从这堂堂仪表的外貌描写里,不仅为了显示人物的魁伟英俊,而且也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接着写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就更看出他不同于芸芸众生。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显赫一时的豪杰。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国相,曾率五国之师伐齐,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迫使齐王狼狈出奔的英雄。诸葛亮“自比于”他们,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对诸葛亮的自许,客观上也有不同的反响,对此作者也着意作了交代。“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里说的“时人”,自然是指当时社会上的一般人。他们“莫之许”,并不说明他才能低下,平生无大志,恰恰说明他深沉的性格特征,说明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锋芒毕露的人,而是一个声闻不彰,谨慎从事的人。因而不被“时人”真切了解,那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了解他的,与他“友善”的崔州平和徐庶,则完全承认诸葛亮的自许是符合实际的,决非妄自尊大。接着写徐庶向刘备推荐他,更见出他的神采非凡。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他用“卧龙”一语,对诸葛亮作了崇高而又形象的评价。在封建时代,“龙”是被神化了的四灵之长,用“龙”来比喻诸葛亮,在当时可算是最高不过的评价了。然而又用一个“卧”字,说明他虽有卓绝的才干,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与文章的首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作了有机地呼应。“思贤若渴”的刘备听得有这样一个“卧龙”式的人物,自然是求之心切了。于是便脱口说出“与君俱来”。可是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决不奉迎以求闻达的为人,所以徐庶接着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不仅把诸葛亮那种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写了出来,而且也为刘备屈身亲往隆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制造了气氛。刘备屈驾求见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这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仕的再次揭示。

4.从《隆中对》中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隆中对》中看诸葛亮是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知识面广而杂,但是创造性思维不足,做事谋定而后动、临场应变不足的人。
  
  1、《隆中对》中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知识,知识面广而杂的理由充足。
  
  2、《隆中对》的主体思想并非诸葛亮单独思考完成,而是借鉴了刘邦定天下以及鲁肃的二分天下战略杂合而成的一种战略思路,能够从几种不同的战略思路中找到相对适合的战略,证明了其学习能力强。但同时《隆中对》中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思想并不是完全创新,而是继承前人的思想。在新的对抗形式中这种思想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式,诸葛亮并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而是单方面完整继承,顶多是上述所说的思想的合并体。由此判断,诸葛亮的创造性思维不足,或者说当时的诸葛亮知识虽广,没有足够专的知识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战略分析,从而发展出适合当时形势的战略思想。他很像现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人,知识面足够,但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很多人能够熟练使用高科技产品,或者利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制造出新产品,脱离这些却连肥皂都不会做的人。例如:我......
  
  3、做事谋定而后动、临场应变不足是由于知识面足够广而杂,但不专,创造性思维不足,所以很多谋略他能够识破,或者给与足够的时间,他能够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战术思路。但是就像对陈宫的评价:有谋而迟。更甚就是现在所讲的事后诸葛亮。当然,这些弱点随着参政时间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地位的提高都有所改善。但当时的诸葛亮更适合的工作是——参谋。刘备放诸葛亮到领下施政,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培养了!!

5.诸葛亮的隆中对 什麽?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王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遭难出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但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霸业才可以成功,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6.诸葛亮堪称三国第一人,《隆中对》有何表现?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其成书于元末明初,本就是用通俗言语表达的章回体历史小说,广泛流传于普通百姓之中,书中展现了诸葛孔明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然悲歌、“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以及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数不胜数、脍炙人口的事迹。这些文字勾勒出的耀眼形象,无不表达出当时民间及原著作者对于诸葛亮的仰慕崇拜之意。至于神化,无非是仰慕的过度体现罢了。
  
  《隆中对》原文虽然寥寥数言,却包含诸葛亮一生所学的精神,也展现出了诸葛亮集百家所长的过人之处。
  我们且细细来看。
  刘备初遇诸葛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看得出来,此时的刘备所述虽是实情,然其中颓废之气尽显,可谓是过僵疲马,斗志已失。
  
  再看诸葛亮如何回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诸葛亮先向刘备说明,虽然将军你现在很弱小,但是只要有人辅佐,你再忍辱负重悉心致力于功业,照样可以如同曹操一样争名于天下,此并完全依仗天时,系自身斗志所致。从此处可以看出,此为鼓励法,也是激将法,既给刘备树立信心,也给刘备做出比较施加压力,说曹操自从逃离董卓回到家乡之后,现在都已经拥兵百万,良将千名了,得抓紧时间干一番事业了。
  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去激励刘备,是对辅佐刘备胸有成竹吗?
  诸葛亮接着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处已然说明曹操乃天时,孙权乃地利,刘备占人和。此话对于天下大势名目章分,是为三分天下,自古天地人三才,乃是通天之王者之道,如今这个王字要拆分开各自把持一道,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所在,雄才大略着眼于全局。应该说,在三国乃至往后的诸多朝代,能有如此远见者甚少。
  接着,我们就《隆中对》拆解数句来看。且读此句,“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老子道家思想里,顺应自然变化,讲究“无为而不为”,在诸葛亮看来,此时是刘备大展宏图的好机会,要捉住时机进取,讲究的是个顺势而为,道家思想在此处体现的已然深彻。
  再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一句。刘备为何信义著于四海?还不是因为他自诩为帝胄,自出道以来以“金贵之躯”与民同苦,深得民心所致,佛家有六度,此是刘备所用的布施,布施又有法布施,即传道授业,又有名布施,即留善名于天下,让世人跟随其从事,刘备所用乃第二种。
  最后看收尾之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既抚又和,内修政理,讲究的是仁政以德治天下,乃是儒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讲究严苛法治,实行连坐制度,乃是正统法家思想,而此时的道家思想只流传于庙堂之外,汉朝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故诸葛亮会如此说,诸葛亮的话也正是体现了儒术对三国时期的影响,而道家思想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以上就是关于「隆中对诸葛亮是如何」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来①自Win10系统之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 隆中对诸葛亮是如何

    隆中对诸葛亮是如何

    1.诸葛亮隆中对是怎么说的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
  • 恐龙是如何分类的

    恐龙是如何分类的

    1.恐龙是如何分类的恐龙的分类:1.肉食龙次亚目InfraorderCarnosauriavonHuene,1920巨齿龙科FamilyMegalosauridaeHuxley,1870建设气龙GasosaurusconstructusDongetTang,1985七里峡宣汉龙XuanhanosaurusqilixiaensisD...
  • 企业是如何形成的

    企业是如何形成的

    1.企业是怎样产生的?企业执行力就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任何战略与计划都需要依靠执行力来达到,因为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之体现出实质的价值,只有执行力才能将这些落到实处,并进行有效地联结和整合起...
  • 上证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上证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1.上证指数是如何编制的?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