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官方MSDN原版Win10系统下载

现在位置: 首页  > 系统教程  > 系统帮助

如何管理技术人员

时间:2024-11-23 07:17:50   

大家好,今天Win10系统之家小编给大家分享「如何管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安心养老政务管理平台系列软件最新版本下载

1.如何管理技术人员?


  企业存在的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对人才管理问题,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是能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的中坚力量,所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留住这些人才,激励人才,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为公司所用。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显然问题中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技术人才欠缺激励,对技术人员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等。因此,当务之急,加强人才管理是问题中的企业管理革新的重点。
 对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的管理应该:
 1、人事制度公开化,程序化首先要有良好的人事制度,诸如注重年轻人的选拔、培养,较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等。然后,人事制度一定要公开化、程序化。公开化,使得所有员工都明确努力工作的好处和不努力工作的后果,从而有了前进的方向,激发出工作的积极性。程序化,是为了保证人事决策民主,科学,防止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现象。如果人事管理制度不明确,决策程序任意化,就会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的正常管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2、创造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报酬,职务上形成阶梯状分布,给技术类员工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人才流动除了能够给企业增加活力,还可以形成职位空缺,给员工以更多的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薪金等级、职位上有一定的层次感,形成合理的阶梯分布。
 3.遵循行为科学理论和人才发展规律,合理使用激励因素,人的激励因素来自很多方面,有的看重短期的激励因素,有的注重长远的发展机会;有的看重工作待遇,有的看重工作成就,事业上的满足感;其中,薪金的激励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薪金与企业的现实的效益结合起来的情况比较多,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企业或者部门的短期行为,把薪金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结合起来,显得非常必要。
 4. 动态的实施人才战略的管理,人才战略是服从于企业战略的,并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随着企业的发展,惬意所需的人才类型、结构、专业、素质等均会有变化,而且战略也会处于不断的调整过程之中,企业应该善于在客观条件的变化中掌握变化的脉搏,实现自身的变革。
 总值,对技术人才管理的重点在于创造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不但使人才的素质、能力提高,更要有利于其才能的发挥。

2.技术人员如何成为管理人员


  首选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依重视人际关系及重视工作业绩的程度,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A.放任型,B.温情型,C.专制型,D.中庸型,E.综合型。 
管理能力训练 
1.放任型管理者的训练 
放任型管理者的最大特点是对人际关系不关心,加强他的责任心是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管理沟通: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其进行单独管理沟通,讨论如何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 促使他每周主持召开部门例会,由下属向他汇报工作,并由他给下属安排工作。 上级适当向其下放权利,增强他的职权,促使其增强责任心。 上级增加他汇报工作的频率,并重点让他汇报下属的工2.温情型管理者的训练 
温情型管理者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与大家和睦相处,但对工作业绩却不够用心。 
上级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责成他对下属进行批评,以改变他的“老好人”形象。 
上级在对其布置工作时,要着重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让其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 
上级要经常抽查该部门的工作进度。 
3.专制型管理者的训练 
专制型管理者的最大特点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对下属管理过严,缺乏与下属的友善交往。 
管理沟通: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其进行单独管理沟通,讨论如何与下属交往问题。 
上级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较少干预他的工作过程。 
上级在让他汇报工作时,重点让他汇报下属的思想动态。 
当下属生病时,提醒他向下属表示慰问。 
4.中庸型管理者的训练 
中庸型管理者较前面3种管理者更称职一些。他既能完成工作也能与下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他最大的缺点是工作没有创新。 
管理沟通: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其进行单独管理沟通,讨论如何向上级提出工作改进建议。 
上级应经常与其讨论工作中的问题,鼓励他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级对他的合理建议要积极采纳,并及时给予表扬。 
5.综合型管理者的训练 
这种类型的管理者是比较称职的,一般来讲,人力资源部门无需对其进行太多的培训,只要放手让其工作自然会有满意的结果。 
 从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实际情况看,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现象很多,一些公司的老总就是技术出身。在需要时,人力资源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识别技术人员属于什么管理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达到管理岗位的要求。

3.如何管理研发与技术人员


  高科技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创新型的组织,在于如何培植基于研发型组织DNA发展的员工职业发展系统和机制。随着知识经济和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企业研发组织的不断扩展壮大,对于研发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如何吸引、留住、培养、发展研发人员,提高企业研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的研发组织,成为很多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这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组织内部的资源,提升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价值。需求与实践的差距研发类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以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34%),工作自主(31%),业务成就(28%)和金钱财富(7%),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显然对于如何激励研发型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用金钱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要在其职业发展规划上多下功夫。研发类员工职业发展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便开始导入和尝试研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和实践,但总体来看对于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笔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建设状况的调研了解到,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很难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重管理轻技术,职业发展双通道流于形式由于研发人员管理和专业双通道的职业发展在中国企业的起步较晚,有的企业出现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管理线的人员在薪酬、福利、地位上通常比技术线的高,这样双通道的实施便流于形式,对研发技术人员也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研发人员职业发展的有效实施,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相配套的组织保障,需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只有在企业内部营造追求专业技术的精深的风尚,打破“官本位”的思想,充分认可和尊重职业发展的“专业”通道,才能真正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职业发展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职业发展体系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一定要考虑在评估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这是许多企业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只是建立了职业发展的模型,没有相配套的任职标准、评价机制、宽带薪酬体系等,不能真正评估和体现研发人员的能力差异,使得职业发展体系无法操作,只是空中楼阁,也无法对研发技术人员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职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与推进笔者通过自身在高科技企业进行研发人员职业发展的实践,形成了一套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职业发展的方法与工具。设计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根据研发人员的特点,他们产生满意的最关键因素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是专门为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的一种“Y”型发展通道,即在员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后,根据组织发展需要和员工的能力、意愿,提供“管理”与“专业”两条发展通道。在两条发展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级别的人员具有同等的地位、报酬和奖励。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当前研发组织的架构和职位的设置,企业内部研发人员能力的提升速度与外部研发人员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考虑研发组织的发展对人员的要求,而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否则会使得这一设计不能与研发组织的发展相结合,形成管理与专业通道相对独立,两条线同等职级间不能进行跨职能发展,很难在企业中得到推行。制定基于双通道的岗位任职标准在研发类员工的职业发展双通道模型和体系设计框架下,需要通过找出每个职级岗位的标杆人物,分析其行为和成功关键因素,建立每个专业、每个职级的岗位胜任标准,使研发人员了解每个职级的具体要求,包括岗位的职责、所需的专业技能、通用素质、绩效要求等,通过自我评估,激发自身发展的动力,从而为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岗位任职标准的关键是简单清晰,并且有足够的可量化标准帮助客观判断,在编写岗位任职标准时可采用“3D+E”的工具,即:Do,岗位的基本职责;Deliver,岗位的绩效要求;Display,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通用素质、管理能力等;Experience,岗位的最低要求或过往相关经验要求。3D+E“的岗位任职标准很好地将研发组织绩效、员工绩效表现、专业技能、通用素质等与研发的战略要求相结合,成为研发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主线的评价机制研发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的推行,也需要有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作为实施的保障。以岗位任职标准“3D+E”为基础,可以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员工职业发展中筛选出本层级内最优秀、最具潜质的任职者,以作为晋升到下一层级发展的候选人。关注绩效,有利于培育结果导向的文化,保持研发组织的执行力和竞争力,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而关注能力,则有利于鼓励员工和管理者在关注绩效结果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符合组织长期发展的需要。另外,评价机制需要明确评审的周期与流程,需要建立评审与认证的组织机构,需要明确组织中各层级人员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加易于操作,且公平透明。

4.技术人员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我该如何管理


  现在物价不停的上涨,生活压力比较大。
如果在工资福利方面可以不断上调的话,工人技术人员都会很开心。
你可以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适当考虑。而且出其不意。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现在技术人员不好找。一些技术骨干不停跳槽还不是为了高工资高福利吗?
如果这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你可以与他们谈谈,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留人一定要留心。如果他们真实有想法想离开也不要强留。这符合一般发展规律!
在管理技术人员方面,懂得授权是管理的重点
这些人一般都觉得自己有技术所以都比较倔,所以适当的授权给他们,就等于在约束他们。
千万不可以用管理那些没有文化的工人一样管理他们。
只要在授权的过程加以监督,他们就会用尽脑汁的去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
人才不用管,更不要理,只要给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把规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用好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好好把握。

5.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职称管理的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工作环节,即专业技术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一、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要科学合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是职称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优化队伍结构,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必须在上级单位编制部门核准的机构、人员编制范围内进行,岗位设置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明确、具体,岗位工作量要饱满,岗位设置要有利于科技进步、生产发展有利于专业技术干部成长,对于岗位要求的学历、专业、职称等因素,在岗位设置时要尽量保持它们之间的层次性和结构合理性。在岗位设置过程中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岗位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论证,先明确职责,再确定岗位职级。要明确划清“两个界限”,即划清专业技术岗位与技术工人岗位的界限,专业技术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界限;不设“三种岗位”,即以行政工作为主的岗位不设,拿不准的边缘岗位不设,可设可不设的岗位不设。

6.怎样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加强任期管理的重要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有六个主要环节:推荐、考试、评审、聘任、考核、晋升。
六个环节职能各别,相互依存,联系紧密。推荐、考试、评审三个环节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的范畴。资格管理是任职管理的前提条件;任期管理是整个职改管理的落脚点。两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都很重要,都应不断加强,切实搞好。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学习型社会、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大力提升继续教育地位,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建设工作体系,形成运行机制,实现全员培训。进一步建立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业务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为实施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继续教育,使他们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为实施《规划纲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
3、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工程涉及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五大领域,与《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领域密切相关。各级人事部门和各领域牵头主管部门、协会要从落实“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高度,按照工程的总体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狠抓项目落实,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完成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4、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继续教育,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程项目承接单位要结合实施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方面的课题,推出一批创新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科目,实现项目、资金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配合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等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对工程国家级人选轮训一遍,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
5、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教育、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需求预测,确定重点领域,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部门在政策上要积极支持各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根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等主要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分类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加大对国防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继续教育工作,遵循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重点培养一支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各级人事、教育、科技部门要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学科综合、科研项目和人才汇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素质和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
6、组织实施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专业科目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具体实施。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发展动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各级人事、教育、科技部门要积极配合各专业领域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培训项目,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
公需科目学习是专业技术人才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公需科目培训由人事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到两门公需科目的培训,各级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可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公需科目的学习一般不超过国家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7、加强企业继续教育。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企业继续教育活动。政府人事部门要针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继续教育动力不足、资源匮乏、信息不畅等问题,加强指导扶持,积极提供政策、项目和信息等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在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要按照国家有关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规定,落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
8、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继续教育。政府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在制定规划时,要通盘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培养急需人才,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政府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和掌握的继续教育公共资源,要面向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开放。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9、积极推动法制化进程。加快研究制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继续推动地方和行业部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10、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证书、学习档案、网络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有条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可以实行学分制,实行网络化和量化管理。实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总体工作、责任目标、活动过程内容、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评估。加强统计工作,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整体统计体系之中,对继续教育人数、时间、内容、经费等进行统计。
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应依法参加继续教育。对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要把其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持续提高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重要条件。
11、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总结近年来举办高级研修班等示范性继续教育活动的经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人事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每年举办30至50期示范性高级研修班,培训2000至3000名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各级人事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和重点问题,举办一批高级研修班。
四、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12、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大力推广网络继续教育,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各级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举办各种继续教育交流服务活动,发布质量高、信誉好、公益性强的培训科目、项目和教材,引导各类继续教育主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的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教机构。鼓励民营、外资施教机构,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培训、发证行为,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的监管。
13、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加快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研究。加快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落实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的政策规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以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管理实务、人文素养等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培训者培训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教材,并不断更新完善。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筛选一批优秀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社会共享。
14、加强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建设。实施继续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为目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提倡有计划、有组织的委托办学,建立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评估标准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扶持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施教机构,支持他们做大做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两级示范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带动施教机构整体质量提升。建立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并作为政府有关培训项目支持的依据,定期向社会公开,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市场秩序。
1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在培训服务、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协会和相关行业协会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广泛、专业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16、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国际培训与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联系沟通国(境)外继续教育机构、团体、协会,及时了解国际继续教育发展动态。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先安排重点、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积极引进和推介国外先进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五、加强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7、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统筹不同区域之间继续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政策及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必要时设立继续教育工作专项,支持这些地区的重点人才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高研班、组织专家咨询活动、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向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倾斜。
18、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人事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每年组织10个左右对口支援培训项目,为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培训5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开展对口培训项目。继续组织留学人员和高级专家 
“西部行”、“东北行”、“中部行”,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活动。在总结对口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
19、做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继续开展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为新疆培养2000名左右业务精、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同时,在总结新疆特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西部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特培工作,实现制度化,使特培工作成为加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青海三江源人才工程,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三江源工程管理人才和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轮训一遍。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20、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重点做好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公共服务、示范培训、监督检查和调查研究等工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任务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各级继续教育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联络和动员会员单位,配合继续教育中心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继续教育任务需求配备相应人员,具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评估考核等工作。各级各类工作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以联席会议、专门沟通、联合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宣传和表彰。
21、不断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继续教育工作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事业单位可参照企业相关规定,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在重大项目中拿出一定份额的项目经费用于培训人才,使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管理技术人员」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来①自Win10系统之家,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

相关文章

  • 如何管理技术人员

    如何管理技术人员

    1.如何管理技术人员?企业存在的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对人才管理问题,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是能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的中坚力量,所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留住这些人才,激励人才,使他们最大...
  • 营销人员如何平时管理

    营销人员如何平时管理

    1.销售人员如何管理?营销队伍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市场的不景气常常增加业务员的挫折感,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务员在不同时期都会存在不同的心态问题。通常,影响业务员心态和士气的主要因素是激励机制,激励力度不够、...
  • 如何管理设计流程

    如何管理设计流程

    1.如何去设计管理流程?流程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流程,包括价值、目标、产品定位、资源配置计划等;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生产、营销、储运、客服等;管理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管理流程...
  • 如何精细化管理客户

    如何精细化管理客户

    1.客户运营怎样精细化?对企业来说,不是拉新客就完事了,而是让新客变成老客,多次高频次购买,想做到这些就需要精细化客户运营,比如说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掌握客户的实时行为数据,知道客户在发生购买行为之前,浏览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