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
- 时间:2024-11-06 07:25:02
大家好,今天Win10系统之家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1.读教师如何观察与评价幼儿有感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察,反而觉得观察记录增加了工作负担,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和如何做观察记录提一些指导意见。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 1、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 2、为幼儿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
2.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
下面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注意...
相关:◇ 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 >>详细◇ 怎样写个案分析:观察了解 >>详细◇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与 >>详细◇ 警惕──幼儿教师对幼儿的 >>详细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察,反而觉得观察记录增加了工作负担,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和如何做观察记录提一些指导意见。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 1、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 2、为幼儿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下面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注意事项。 1、态度要端正 2、目的要明确 对观察的目的要十分明确,观察一般分为针对性地观察和随意观察。针对性的观察目的性更强,要确定观察什么,想了解什么方面,这样能具体的、详细的进行观察;随意观察一般是在活动中、游戏中等,教师在无意中捕捉到的有价值和思考意义的教育现象,虽然一开始没有确定具体的目的,但是在接下来的追踪研究中仍然目的要明确。 3、要注意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要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方法。比如是个案研究,一般采取针对性地追踪研究。如果要想了解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则需要由点到面的全面观察。 4、观察手段要灵活、多样化 观察一般是教师眼观和记录相结合,同时如果针对某个具体方面进行观察,除了在日常的活动、游戏中随机观察外,还可以根据观察目的设置专门的活动进行观察。此外,还可以利用摄像、录像、儿童作品分析等方法进行观察。 5、要注意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观察不是目的,仅是手段,最终是为了通过观察发现什么,解决什么,提出什么建议措施等,因此,不能做完观察就认为是完成了任务,还需要对你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有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可能还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和同事进行探讨,寻求专家建议等。 三、观察记录的类型 1、随意观察 随意观察一般是在孩子活动、游戏、生活中等进行的随机观察,教师要时刻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观察的眼睛,能捕捉到一些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信息,这也反映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原则,在教育生活中,孩子所展现的一切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途径。在随机观察中,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和良好的职业敏感性能看出一些问题,能用所掌握的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思考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现象,能发现一些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和实际教育水平,也为幼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2、个案观察 一般是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或者对一些孩子的某个方面进行和专门观察,一般这种观察现象需要追踪观察,可能需要观察几个星期甚至更久。 3、专项观察 专项观察是教师在活动中、教学中、游戏中等发现的、或者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而进行的针对某一方面的观察,这类观察一般需要对整体幼儿进行观察,同时在自我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教师研讨等。 四、观察记录的要点 时间 地点: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等 年龄 性别 过程 问题 思考、建议、分析、措施等 文章
3.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区域活动
张红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三、幼儿是否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
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的前提是幼儿有良好的常规。区域环境包括两部分:1、是物质环境。幼儿要知道如何恰当使用、爱护、归还材料、玩具、设备,保持区域的整洁、有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整理的方法,既轻松又愉悦。2、是精神环境。幼儿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友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另外在活动中,注意安全,小心剪刀等物品。因为幼儿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活动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的,无毒的。并定期更换,清理和消毒,让幼儿在活动时有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操作性的教师应通过观察和研究为幼儿创设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善的空间及宽松的生活氛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并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情况下采用多样化的观察和评价。
四、幼儿是否能对区域活动进行正确评价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及观察收集到的幼儿操作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1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评一评谁做的好?与谁一起合作?结果怎样等进行评价。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合作好的幼儿,给与表扬和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提示。2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写出反思。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而获得的经验是粗浅的、感性的,需要教师的归纳与评价,使之条理化、理性化。
总之,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更加有序和充实。
4.浅谈教师如何科学地观察幼儿
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含丰富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一、选择适宜的好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讲前认真分析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
三、讲述故事要讲究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肯定会兴味索然。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
第一,开个好头。教师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
第二,充分关注幼儿。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试想如果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直看着书,完全不顾幼儿的反应,不管幼儿是否在听,这样的讲述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讲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一点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游戏安排得当,还会起到促进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讲述前,可以先组织幼儿玩了“抢椅子”的游戏,并让“抢”到椅子和没“抢”到椅子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想,这就对接下来的故事有了铺垫作用。而在故事《龟兔赛跑》的讲述前,可以安排音乐模仿游戏,鼓励幼儿自由模仿、创编乌龟和兔子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讲述完之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跑,让幼儿体会到“坚持””的感受和含义等。在诸如此类的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故事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得到了更宽松、自然的环境。
五、要善于启发诱导,捕捉兴趣点。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5.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摘要 评价是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关键词 评价 幼儿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
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客观上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纲要》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方法进行评价。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这段话说明了正确评价幼儿的方式方法。
一、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对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考察的是幼儿在某一时间或阶段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动态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与判断,重在考察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结合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在一次有关蜗牛的教育活动结束后,老师进行活动小结评价:“小朋友今天讲得真好,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活动时大家都能大胆发言,希望小朋友们下次继续努力。”这种评价方式是对所有参与小朋友总的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价,它只是评价了幼儿的表现幼儿活动的结果,提出下一次的希望,缺少对幼儿活动细节的评价,给幼儿的感觉是空洞的,对教育活动的内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获得了知识,没有培养幼儿动手、思维、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对幼儿的评价作适当的调整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还应使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使之成为动态评价,通过评价给予幼儿支持和援助。 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的“正面”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批评成份相对匮乏。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促使评价丢失了针对性影响到幼儿受挫力的培养。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地运用表扬,不批评、不惩罚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提高耐挫能力。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某幼儿因得不到小红花,回家哭闹不止。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去幼儿园。常此以往,幼儿会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性格。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教师运用批评能使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控制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从而约束幼儿的言行,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不懂规则,破坏正常活动的开展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批评,制止幼儿不当的行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告诉我教育批评孩子首先要在批评之前要搞清事实,让孩子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孩子好心办坏事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处理问题就不能单纯地看结果,假如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应该给予肯定,给孩子继续尝试的信心。其次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都有一定的自尊,如果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没有搞清楚原因就批评他,使他很难面对小朋友,让他没有了自尊,所以他接受不了。再次:艺术地批评。俗话说:“忠言逆耳”,人们总是不肯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批评艺术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正确的负面评价有助于幼儿发现、改正自身缺点,培养正确的社会认识。
三、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慎用横向评价
我们知道,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性,但是又各不相同,都有自己本身鲜明的特点,存在个别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幼儿贴上标签,进行优劣之分,看一个孩子的发展,显然是很不科学的。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的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而且在幼儿面前要慎用横向比较。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教师要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出发,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在数学活动排序中,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只要能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能力一般的幼儿能按照变量特征的标记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需要完成三个变量的排序。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幼儿,评价的标准不同,但只要他们的目标完成了。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有效发展,都应该给予积极有效的奖励策略,以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九种智力各具特色。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并不存在笨孩子,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我们老师要乐于对幼儿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采用多元化的标准,善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寻找和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潜能。
四、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老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教师要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给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即介入,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对待发生较平凡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幼儿讨论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例如在区域活动时,两个宝宝为了一件玩具抢了起来,此时我并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样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了小手,我决定通过开展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人一起玩,轮流着交换玩,最后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苗苗想玩蒙蒙手里的小汽车,就用自己的书去交换。两人商量后,同意了交换,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智慧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五、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和孩子谈话最好蹲着,让他能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你都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可以伴些手势和面部表情,让他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尊重。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幼儿身心带来愉悦和幸福。教师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孩子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总之,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幼儿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6.幼儿园教师如何平时如何 观察幼儿
展开全部
您好,中天考试网为您解答。
目的:首先你要考虑此次观察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应是比较宽泛的指向你想观察的发展领域
例:观察俊俊在操作彩色圆柱体的表现,了解其感官的发展。
目标:接下来你要考虑你想观察的具体能力。
例:观察俊俊在操作彩色圆柱体时,排序能力和创造力有哪些发展。
(提示:要想让你的观察变得轻松有效,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为什么要观察某个幼儿?你想发现什么?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你就有了目的和目标了。)
幼儿姓名:俊俊
年龄:3岁四个月。年龄最好能够精确到几个月。
观察:第*次每一次观察,尽量编上号,这样编号后的观察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幼儿学习的过程如何。
环境:周围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到幼儿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纪录。
例:班级活动室,俊俊在地毯上操作彩色圆柱体。
日期:2008、
开始时间:上午10:00
结束时间:上午10:20 记录观察的起止时间,然你能够容易的看出幼儿在一项工作中花费的时间长度。
观察记录:
俊
俊在铺好工作谈后,走到柜子前,取出彩色圆柱体第一盒,同时拿上与其相对的图卡进行操作,他将盒中的圆柱体取出后,依次摆好,并能够按照图卡上的大小一个
一个都摆对地方。眼睛一只看着手中的圆柱体。放好后,他又将圆柱体从图卡上拿了下来,他把最大的放在工作毯上,然后拿两个圆柱体,那在手里比较了一会,选
了比较大的一个放在了最大的圆柱体上,接着他又看了看剩下的圆柱体,迅速的找出下一个圆柱体放在了上面。很快,他就用10块
圆柱体掰成了一个高塔。这时,他兴奋得叫来老师看他搭的塔,老师表扬他的作品,同时问他:你还能按照从达到小的顺序,搭出其他的样子么?“能”俊俊开始进
行不一样的拼摆了,他拿起最大的一个,放在中间,又拿起第二大的,放在了最大的左边,拿起第三大的放在最大的右边,然后依次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将剩下的圆柱
体摆完。看过一会后,他将教具收起,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结论及评价:幼儿能够利用感官正确的进行排序,并能够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些说明幼儿在这一发面发展得不错,与同龄幼儿相比,属于发展较快的幼儿。
建议:增加较具的难度,可鼓励幼儿进行两盒的组合操作。通过调整教具难易程度进一步提升幼儿在这一方面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②来自Win10系统之家,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
相关文章
-
1.读教师如何观察与评价幼儿有感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
-
1.怎么评价孩子的绘画一、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
-
1.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一、制订持续推进学校使命的辅导计划优秀的班主任,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的辅导计划,这套计划一般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操作性强。在形式上要有程序性和操作...
-
1.Win10系统如何禁用光驱和开启光驱在win10系统中有的时候使用到光驱或者用户已经不需要光驱的帮助,便可以使用设备管理器直接禁用光驱驱动,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组策略或者注册表禁用了外设服务而导致USB设备无法使用...